齿轮减速机(Gear Reducer)是一种利用齿轮啮合传递动力,实现降低转速、增大输出扭矩的机械传动装置,是工业领域应用广泛的减速设备之一,核心使命是解决“原动机(如电机、内燃机)输出转速过高、扭矩不足”与“工作机械需求转速低、扭矩大”之间的矛盾。
一、 拆卸前准备工作
安全第一:
切断电源并上锁挂牌(LOTO),确保设备完全断电。
释放系统压力(如液压/气动驱动)。
穿戴好劳保用品(手套、护目镜、安全鞋)。
清洁外部:
彻底清洁减速机外壳油污、灰尘,防止杂质进入内部。
排空润滑油:
在放油螺塞下方放置接油盘。
打开放油螺塞和透气塞,彻底排空箱体内旧润滑油。
如有滤油器,一并拆下清洗或更换。
标记与记录:
拍照/录像: 记录整体外观、管路连接、铭牌信息。
标记对中位置: 在电机/负载联轴器、底座上做对中标记,便于复位。
标记端盖/箱体: 在箱体结合面、端盖位置打标记(如冲点、刻线),确保重装时方向位置正确。
标记齿轮相位(关键): 对于斜齿轮或需严格啮合的位置,在齿轮端面与对应轴上做清晰匹配标记(如“A1-A2”),避免重装时相位错误导致振动噪音。
拆卸外部附件:
拆除冷却水管、油管、油泵、风扇罩、风扇、温度/振动传感器等。
断开并移走电机(如需整体拆卸)或松开联轴器。
二、 减速机主体拆卸
拆卸端盖/观察盖:
按对角线顺序松开并拆下端盖螺栓。
小心撬开端盖(避免损伤结合面),注意可能有密封胶或垫片粘连。
取下端盖密封垫(如需更换,记录垫片厚度)。
拆卸上箱体(对分式箱体):
松开并拆下箱体连接螺栓(按对角线顺序)。
用顶丝或撬杠小心分离上下箱体(避免暴力敲击)。
吊起上箱体(如有必要),放置于清洁垫木上。
检查与初步记录:
观察齿轮、轴承、轴、箱体内部状况,拍照记录磨损、点蚀、污染等情况。
三、 齿轮轴系拆卸(核心步骤)
拆卸轴端固定件:
拆下轴端锁紧螺母(注意旋向)、止动垫圈、甩油环等。
拆卸轴承端盖(内侧):
拆下固定轴承端盖(轴承压盖)的螺栓,取下端盖。
取出齿轮轴组件:
优先整体吊出: 若空间允许,安全的方式是将整个齿轮轴系(齿轮+轴+轴承)从箱体中垂直吊出。
使用合适的吊带或吊具,平衡受力点(通常在轴端或轴承位)。
缓慢平稳起吊,防止碰撞箱体壁或其它零件。
分步取出(若无法整体吊出):
先尝试将轴连同齿轮、轴承一起从一侧轴向推出(需有足够空间)。
若受阻,可能需要先拆卸另一端的轴承或相关挡圈。
处理“卡住”的轴承:
轴承外圈与箱体孔过盈配合是常见难点:
专用工具: 使用轴承拉马(拉拔器),爪钩抓住轴承内圈(严禁抓外圈!),均匀施力拉出。
注油法: 在箱体孔与轴承外圈结合缝隙处注入机油渗透润滑。
加热法(谨慎): 用热风枪或加热环均匀加热箱体轴承孔区域(避免局部过热),利用热膨胀间隙取出。切勿直接火焰加热轴承!
顶出法: 在轴的另一端用铜棒或液压顶均匀敲击/顶出(需保护轴端螺纹)。
齿轮与轴分离(非必需步骤):
通常不分离: 大多数情况下,齿轮与轴是过盈配合(热装或压装),且有键连接,除非齿轮损坏需更换或轴需修复,否则不建议强行拆卸。
如需分离:
专用工具: 使用齿轮拉马,作用于齿轮轮毂(避免抓齿面),均匀施力。
加热法: 用感应加热器均匀加热齿轮轮毂(避免加热轴),利用热膨胀减小过盈量后拉出。严格控制温度,防止齿轮退火。
液压法: 使用液压分离工具(如液压螺母)。
四、 关键注意事项
严禁暴力敲击:
绝对禁止直接用锤子敲击齿轮齿面、轴承滚道/保持架、轴颈、箱体结合面。必要时,使用铜棒、尼龙棒或专用冲头,并垫在非关键受力部位。
保护配合表面:
拆卸时避免划伤轴颈、轴承孔、齿轮端面、结合面。毛刺需及时修锉。
有序摆放零件:
拆下的零件(螺栓、垫片、轴承、齿轮、轴等)按顺序摆放在清洁的台面上,小零件放入标记的容器。
记录与再标记:
每一步拆卸后,检查零件状态并补充标记(尤其多级齿轮组)。记录轴承方向、垫片顺序/厚度、调整垫位置等。
轴承处理:
轴承是精密件,拆卸时受力要均匀。拆下的轴承一般不再使用(除非确认完好),做好更换准备。
清洗:
所有拆下的零件(包括箱体)需彻底清洗(用煤油或专用清洗剂),吹干后检查。
五、 拆卸后工作
详细检查:
对齿轮、轴、轴承、箱体轴承孔、键槽等进行全面检查,测量磨损量,判断是否可修复或需更换。
保护暂不装零件:
给精加工面(轴颈、齿面)涂防锈油,用油纸包裹防尘。
清理现场:
妥善处理废油、旧密封件、损坏零件,清洁工具和工作区域。